待遇跟上了,叫不叫“农民工”又何妨?

时间:2021-09-23 09:22:25 来源:

  待遇跟上了,叫不叫“农民工”又何妨?

  将“农民工”等同于歧视性语言,并不客观。将“农民工”这个词条从目前的话语体系中除名,则既无必要,也不太可能。

  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“政府倡导各方媒体在宣传上,不使用‘农民工’等歧视性语言,让业者有尊严,并出台政策,提高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就业者政府主导评分积分体系权重”这一建议,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答复称,“我市虽不能要求本地媒体不使用‘农民工’表述,但也将结合深圳实际,引导新闻媒体多使用‘来深建设者’表述”。

  这一事件迅速受到了社会关注。

  “农民工”概念首次提出于上世纪80年代,指的是进城务工的农民。客观而言,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,“农民工”这一称呼以及所代表的群体,在现实语境中确有被轻视甚至被歧视的一面。人大代表希望在公共语境中消除这种轻视和歧视,让进城务工人员获得尊严,这个愿望是良善的,值得重视。地方政府部门在回应中积极呼应这个愿望,显现了良好的互动性。

  但应该看到,作为一个客观陈述进城务工人员特征的概念,本身并无歧视意味。无论是最初的提出概念,还是今天的正常使用,都没有刻意贬低这一群体的恶意。而经历了数十年的观念和内涵演变,农民工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价值观和形象。农民工群体中的优秀代表,频频在国家和地方层面的评价体系中登上荣耀位置、受到各种表彰,就是一例明证。

  因此,将“农民工”等同于歧视性语言,并不客观。

  实际上,类似的争议早已有之,希望用新的名称代替“农民工”,也不是今天才有的想法。但要将“农民工”这个词条从目前的话语体系中“除名”,则既无必要,也不太可能。

  称谓上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。但要消解这一差别,不在于改变一个名称。根本之道,在于让这一群体获得更好的待遇,消弭与普通市民之间的待遇差异,从而“倒逼”部分偏见者改变既有的观念和态度。

  社会学早已说明,如果各方面待遇都没有差别了,称谓的差别自然会淡化。以“打工人”为例,当众多打工者的境遇大为改善,甚至一部分打工者成为高收入者,关于“打工人”的调侃,还会有多少人视为歧视?而假如农民工拿着“很香”的工资,在地方的落户政策上也受到关照,叫不叫“农民工”又有多大关系?

  成都商报-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【编辑:卞立群】

标签:

精彩推送

北京启动流感疫苗接种 今年接种期延长一个月至12月底

  流感疫苗接种22日启动。为配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,今年北京继续采用统一组织和提前预约两种方式...

来源:2021.09.23

福建漳州:强化海上疫情防控

  中新网漳州9月22日电 (章伟 蔡晓晔)为有效应对当前疫情形势,中秋节期间,福建漳州海警局全员坚...

来源:2021.09.23

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41例 其中本土病例16例

  中新网9月22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,9月21日0—24时,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...

来源:2021.09.23

哈尔滨市两地调整为中风险地区

  中新网哈尔滨9月22日电 (程岩 记者 史轶夫)黑龙江省卫健委22日发布消息,21日0-24时,黑龙江省新...

来源:2021.09.23

14天内有哈尔滨市旅居史来(返)海口人员需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通行

  中新网海口9月22日电 (记者 张茜翼)海口市疾控中心22日发布疫情防控提示,对14天内有哈尔滨市旅居...

来源:2021.09.23

哈尔滨2例新增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公布

  中新网9月22日电 据哈尔滨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,2021年9月21日,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报告新增新冠病...

来源:2021.09.23

他们带来了经验,更增添了信心

  新华社厦门9月22日电题:他们带来了经验,更增添了信心—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专家在厦门指导...

来源:2021.09.23

“爷爷,60年后我也成了你”

  “喊破嗓子,不如做出样子”马恒昌小组的座右铭沿续至今  “爷爷,60年后我也成了你”  2021年7...

来源:2021.09.23

陕西华北黄淮有一次较强降水过程 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

  中新网9月22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,22日至26日,西北地区东部、四川盆地、华北中南部、黄淮等...

来源:2021.09.23

新闻快讯

X 关闭

X 关闭

新闻快讯